欢迎访问 - 盐碱地渔业开发与技术服务共享平台!

首页 > 研究团队 > 科研团队

科研团队

来琦芳,女,汉族,1970年10月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所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兼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养殖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水分技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盐碱水土资源渔业开发及利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参与项目31项,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出版专著1部,制定农业行业标准3项,授权专利15项。在盐碱地水产养殖技术开发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科研成果。首先,针对我国盐碱水质类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掌握了我国盐碱水质的化学组成特点及多水质类型,发现了盐碱水养殖的限制因子,创建了盐碱水养殖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首次成功将中国对虾移植到内陆盐碱水域,开创了海水养殖品种往盐碱水域移植的先河。其次,率先从多学科角度研究并从理论上揭示了盐碱水质对养殖生物生理生化的影响,以模式实验生物为切入点,发现了NKA-β1b和nCAc等耐盐碱相关功能基因和初步摸清了对虾的盐碱适应调节途径。另外,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系列盐碱水质改良剂,从实践上解决了盐碱水质制约水产养殖的关键问题,在不同盐碱水域中成功实施了产业化生产,建立了多品种、多元化、立体渔-农复合生态养殖模式,取得了显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开拓了农业发展新领域,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周凯,男,研究员,1969年出生,1992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大学海水养殖专业,获农学士学位。长期从事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目前主要方向为滩涂贝类育苗及养殖技术的研究以及盐碱地渔业开发技术的研究。先后参与了科技部、农业部等下达的盐碱地养殖技术和贝类研究相关项目1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目前主持项目有上海市科委标准研项目“青蛤工厂化繁育技术标准研究”及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滩涂贝类(青蛤、缢蛏)养殖技术开发与示范”。

么宗利,男,博士,副研究员/副处长。主要从事生理生态学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涉及盐碱地水产养殖、水产生物抗逆机制、环境生物学等领域。现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子课题1项及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项,参加了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行业标准制定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等1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目前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1部;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2项;获得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世界水产养殖协会、SICB协会会员。2014年-2015年美国迈阿密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访问学者。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方向硕士生导师。Gene、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中国水产科学、安全与环境学报、海洋渔业、渔业信息与战略等杂志审稿人。

隋延鸣,男,博士,助理研究员。2016年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海洋生态生理学方向。硕士期间(2009-2012),参与三疣梭子蟹耐低、高盐品种选育工作,评估了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耐低盐品系与耐高盐品系生长性能、免疫水平。博士期间(2013-2016),从事海洋底栖贝类在海水酸化与低氧下的生理应答研究。发表SCI 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8篇,发表专利2个,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 Plos One, Aquatic Toxicology,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Fish &Shellfish Immunology, Ma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issue and Cell, Journal of the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 Aquatic Invasions, Acta Ecologica Sinica, Pakist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akistan Journal of Zoology等杂志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贝类适应生理学和动物福利,响应多重环境变化的适应和调控机制,环境应激与水生毒理学过程与机制

孙真,女,博士,助理研究员。201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硕士期间(2010-2012)主要从事HX2菌株的gfp标记,菌株生物学、生理化学检测;HX2gfp菌株在玉米根部(试管苗/大田)的定殖、菌株对玉米生长影响研究;滋养节杆菌Ar13及其作为植物根际促生菌的应用。博士期间(2012-2015),主要从事河口型饮用水水源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及其生物性有害产物的研究。利用镜检、磷脂脂肪酸、高通量测序研究河口水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气象、水文、水质等环境/生物相关分析研究,优势菌群对监测指标的影响;藻毒素、水体异味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发表SCI论文1篇,中文5篇。主持项目有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博士产学研启动专项资助基金”项目(XC2016JZBZ08),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度“学术新人提升A计划”项目(JZ2016HGTA0682)等。

刘一萌,男,博士,博士后。2016年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水产生物遗传育种方向。硕士期间(2009-2012),参与研究调查江苏省条斑紫菜养殖海区以及福建省坛紫菜养殖海区病害,成功从患有赤腐病的坛紫菜中分离出紫菜腐霉病菌,并观察到病菌侵染紫菜过程,后续对紫菜腐霉菌进行扩大培养以及采用ITS、5.8S序列进行病菌鉴定。博士期间(2012-2016),从事LD4抗寒机制的研究、转LD4基因的斑马鱼和罗非鱼耐寒性研究,罗非鱼雌雄鱼以及伪雄鱼性腺转录组和DNA甲基化比较分析。发表SCI论文5篇,第一作者3篇。

高鹏程,男,硕士,助理研究员。2010年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水产生物遗传育种方向。主要从事盐碱地水产养殖、生理生态学等研究工作。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共发表学术论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