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渔业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北冰洋渔业管理成国际治理热点

发布时间:2018-07-31

美国国家雪冰数据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18日北极海冰覆盖范围已经比1981—2010年的均值少了100多万平方公里。如果按照此趋势发展下去,未来夏季位于北冰洋中心的公海(以下简称“北极中心公海”)将有大面积的无冰区出现,这意味着千百年来处于冰封之下的北极公海资源,尤其是渔业资源将可能被人类利用,但是此前景也引发了全球治理领域的新问题。

物种资源承载力有待评估

北冰洋沿岸五国(挪威、丹麦、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高纬度地区专属经济区(Exclusive Economic Zone)中分布着鱼类资源丰富的渔场,长期以来,这五个国家在此地区进行渔业捕捞,除了阿拉斯加狭鳕、鲭鱼、大比目鱼和鲱鱼等大宗海洋鱼类,还有鲑鱼等洄游鱼类。相比之下,北极中心公海的鱼类资源尚未被人类所利用。在全球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大背景下,北极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随着北极中心公海海冰覆盖范围的减少,是否可利用及该如何利用这一地区渔业资源问题,开始进入全球治理议程。

美国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The Pew Charitable Trusts)官员史蒂夫·加内(Steve Ganey)表示,“目前全球尚无任何一个国家在北极中心公海捕捞,因为这些水域在历史上一直都被冰雪覆盖”。有学者表示,商业捕捞即使在北极边缘海也十分少见。北极周边现存的两处大型渔场分别位于巴伦支海(挪威北部,斯瓦尔巴特群岛的南部)及白令海(白令海峡南部,阿留申群岛北部)。

美国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北极物种保护项目主任亨利·亨廷顿(Henry P. Huntington)等学者认为,目前北极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在缺少对物种资源承载力进行精确评估的前提下,不宜对北极中心公海的鱼类(主要是北极鳕鱼)进行商业捕捞。北极鳕鱼是位于北冰洋食物链中心的物种,它们把能量从藻类和浮游生物传递到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身上。亨廷顿表示,“目前,学者对这一物种本身及其与其他生物的互动方式的了解还相当有限,因此,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来评估人类活动(尤其是商业捕鱼)对这一地区的影响”。这些学者主张,在进行充分的科研调查并实施合理的国际管理措施之前,在北极中心公海进行无序的商业捕捞,会损害渔业本身以及整个北极生态系统。

非北极国家如何参与

有学者认为,除了不清楚北极中心公海的生态系统及其物种资源承载力之外,周边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北极国家与非北极国家之间在资源利用与国际法律及治理规则制定等领域的博弈,也使得北极中心公海的渔业资源很难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得到有效利用。因此,中国等远洋渔业较为发达的非北极国家,一方面,应在合理保护资源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对北极公海渔业资源的科学调查与评估,积极参与与北极中心公海渔业资源相关的国际法律、治理规则的制定;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参与北极边缘海域的有序开发利用,与北冰洋沿岸国家在此领域开展国际合作。

越来越多的研究与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半球部分鱼类的活动范围逐渐向高纬度地区偏移,北极圈附近海域因此出现了新的渔场。这些渔场主要位于北极边缘海域。有数据显示,目前北极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海洋渔业捕捞量占全球渔业捕捞量的17%左右,其地位不可小视。在建设“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可能获得参与利用白令海、巴伦支海等传统北极渔场资源的机会,其中,中国与俄罗斯在北极渔业领域的合作前景尤其广阔。

根据美国农业部2014年出台的俄罗斯远东地区(含白令海、楚科奇海)渔业报告,俄罗斯远东地区2013年水产品产量约占该国总量的80%,鱼类捕捞量约占该国总量的60%。当年,俄远东地区三大水产品的出口对象国分别是韩国(45.2%)、中国(30.6%)和日本(11.3%)。因此,中国与俄远东地区在水产品行业具有很好的合作基础。

此外,该报告还提出,俄远东地区水产经济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比如当地船队设施老旧、亟待更新,水产企业加工能力有限,出口产品以低附加值、未经加工的冷冻全鱼为主,缺少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当地企业加工能力不足导致俄远东地区,尤其是白令海和楚科奇海等北极边缘海区的渔获不得不送往海外加工,然后返销本国。俄罗斯不但难以享受加工企业带来的利税和就业机会,而且高额的关税还提高了市场价格。因此,俄罗斯可与中国水产加工企业合作,在当地建设现代化的加工厂来处理渔获。此举一方面可以完善俄罗斯水产品的出口结构,提高创汇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俄罗斯远东地区带来就业岗位和利税。此外,由于俄罗斯远东地区船队设施老旧,捕捞过程中的损失率较高,俄方可针对北极边缘海区的特定资源,向中国捕捞船队出售部分配额,将产品直供中国市场,从而实现互惠和共赢。与俄罗斯这样的北冰洋沿岸国家合作开发边缘海资源,不失为当下中国参与北极渔业管理和开发的可行途径。(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